CAA中國藝術年度影響力年度頂尖藝術家大獎隆重公布
CAA中國藝術年度影響力評選大獎公布獲獎者|機構:
年度最佳藝術家獎 : 戴帆
年度中國新晉藝術家 : 王掙扎
積極變革獎 : 蔡國強
前衛(wèi)藝術貢獻獎 : 孫原 + 彭禹
年度最佳年輕藝術家獎 : 葛宇路
藝術顛覆者大獎 : 華韡華
年度最佳策展人獎 : 侯瀚如
年度當代藝術最佳評論獎 : 朱青生
特別表彰獎 : 栗憲庭
年度藝術商業(yè)領袖 : 曾梵志
年度最佳展覽 : “你好——李勇政個展” | 成都當代美術館
年度最佳美術館 : 紅磚美術館
年度最佳畫廊: 常青畫廊
中國藝術年度影響力評選大獎頒獎前言 :
我們正處在的當代是一個什么樣的時代?一個科技的世紀?一個經(jīng)濟的時代?一個娛樂的世紀?一個自由的時代?一個歡樂的時代?藝術如何回應這個時代, CAA中國藝術年度影響力評選大獎選擇在3月13日公布了13名獲獎者頗有深意。數(shù)字13在中國是一個吉祥、高貴的數(shù)字:佛教里的13是大吉數(shù),佛教傳入中國宗派為十三宗,代表功德圓滿,13乃帝王之數(shù),是皇帝的獨享,皇帝腰帶的玉枚制式的,十三枚,13是中國的數(shù)字帝王,象征的是一種權利,一種帝王的權利。西方人對13的忌諱源于兩種傳說:《最后的晚餐》戲劇性的支撐點不在《圣經(jīng)》中的圣餐儀式,也不是叛徒猶大的身份,而是在眾人聽到耶穌說出“你們其中有一個人背叛了我”之后那種瞬間騷動的情景——眾門徒表露出悲痛、質疑、憤怒的神情和姿態(tài),畫面就像電影中的一幕,十二門徒的形態(tài)被細分為四組,形成了一個局部穿插變化,但又相互統(tǒng)一的整體。在圣經(jīng)中也涉及到不吉利數(shù)字13,背叛耶穌的傳道者猶大是最后的晚餐中的第13個客人。同時,在古羅馬,傳說中聚集了12組巫婆,而第13個被認為是惡魔。因此“13”成了西方文化最為忌諱的數(shù)字。撒旦數(shù)字是13。傳說耶穌受害前和弟子們共進了一次晚餐。參加晚餐的第13個人是耶穌的弟子猶大。就是這個猶大為了30塊銀元,把耶穌出賣給猶太教當局,致使耶穌受盡折磨。參加最后晚餐的是13個人,晚餐的日期恰逢13日,“13”給耶穌帶來苦難和不幸。從此,“13”被認為是不幸的象征。“13”是背叛和出賣的同義詞。如果藝術家——“背叛和出賣的代言人”不是譴責的對象,藝術家就不能認識自己、永遠熱愛自己。藝術家在一種"不健康" 的好奇心指引下所走上的道路,卻通向我們的真理。這條路肯定是惡之路。這不是指的以強凌弱的惡,相反地,這是違背自身利益的惡,是渴望自由所要求的惡。只有抓住瞬間才是藝術。藝術是自由的、無組織的,并且“不能承擔建立集體秩序的任務”,它只能像違反道德法規(guī)一樣,成為一種危險。而審美的第一要求是自由。現(xiàn)代藝術、后現(xiàn)代藝術到當代藝術的歷程也是惡的美學歷程,浪漫主義以來,惡就是一個吸引人滿懷興趣地進行藝術渲染,并得到無數(shù)人同情的客體。在浪漫主義的作品中,充斥著魔鬼和吸血鬼、幽靈和重生者、謀殺者和瘋子、玩世不恭者和撒旦式的人物、著魔的人和蠱惑人心者。犯罪、暴力和褻瀆神明、打破戒律、瘋狂和黑彌撒都是浪漫主義到當代藝術經(jīng)常采用的主題。藝術和藝術家本身是不合時宜的,把這個時代有權引以為傲的東西,即它的歷史文化,理解為一種弊端、無能和缺陷。那些真正的當代的人,那些真正地屬于時代的人,是那些既不合時代要求也不適應時代要求的人。這13個藝術家/機構的作品和展覽構成了當代藝術的《最后的晚餐》,所以,在這個意義上,他們是不合宜的。但恰恰是因為這種條件,恰恰是通過這種斷裂和時代錯誤,他們能夠比其他人更好地感知和理解自身的時代。當代的人必須堅守他對自身時代的凝視。但審視時代的人到底看到了什么?當代的人是一個堅守他對自身時代之凝視的人,他堅守這種凝視不是為了察覺時代的光明,而是為了察覺時代的黑暗。
藝術不是一種對自我的認識,更不是對某種遙遠的可能性(對之前不存在的事物)的經(jīng)驗,它僅僅是通過表達,對那些無法企及的可能性的召喚。或許,唯有極端性才能讓人獲得真相。惡尖銳形式的惡是藝術的表現(xiàn);惡具有最高價值。但這一概念并不否定倫理道德,它要求的是"高超的道德"。”顯然,藝術之所謂“惡”,與道德意義上的惡是不同的。由于禁忌不可捉摸,暫時違反也就更加自由。藝術的行動屬于超道德范疇,而不屬于道德范疇。藝術家應站在超越當下道德規(guī)范的角度,去審視和挑戰(zhàn)不適應人性要求的善惡的規(guī)定性,打破那些為權力而存在的畸形道德觀。對那些經(jīng)歷當代性的人而言,所有的時代都是晦暗的。黑暗表達了一種活動或一種獨特的能力。在我們的情形里,這種能力等于對時代之光明的中和;中和是為了發(fā)現(xiàn)時代的晦暗,其特殊的黑暗——黑暗是可以與光明相分離的。嚴格的道德來自對惡的認識,這一認識奠定了密切交流的基礎。在沒有道德規(guī)范前,那種混亂和淪喪都可以視為惡。沒有“對惡的認識”,便沒有建立道德規(guī)范的沖動。從這個意義說,所謂的“惡”源于一種反叛,也即惡對善的反叛。他認為,現(xiàn)實世界的原則不是真正的理智,而是理智與專斷的結合。也就是說,惡與善的關系在秩序和規(guī)范面前是絕對的,而在生命和人性面前則是相對的。而人必然會反對自己。為什么我們應該懷著極大的興趣去覺察時代顯現(xiàn)出的晦暗?黑暗難道不正是某種在根本上難以理解的無名經(jīng)驗嗎,難道不正是某種從不指向我們、從不關注我們的東西嗎?恰恰相反,當代的人把時代的黑暗當作某種關注他的東西,當作某種從不停止吸引他的東西。黑暗是某種比光明更直接地、更獨一地轉向他的東西。當代的人就是那些眼睛被自身時代的黑暗光波擊中的人。作品揭示了一種非道德藝術的秘密,在這個秘密里,惡的美學在其價值的彼岸漸漸浮現(xiàn)。通過這種方式,美的另一種歷史從人類文化、現(xiàn)代派的陰暗面被講述出來。
作為國際藝術界值得期待的看點,“ 2019 - 2020CAA中國藝術年度影響力評選大獎”作為一個展示全球范圍內中國頂尖藝術家的平臺,包括一年一屆的獎項評選,以及持續(xù)進行的研究和教育計劃,致力于推動藝術實踐與批判性思考,將近一步發(fā)掘全球范圍內正在涌現(xiàn)的杰出中國藝術家,致力于探索和展現(xiàn)當代藝術所面臨的多項挑戰(zhàn),從而激活更多的話題和語境。 2019 - 2020 CAA中國藝術年度影響力評選大獎的藝術家,它們的作品思想象大地震的震波一樣掀翻一切既成的觀念,用自己堅定的藝術立場捍衛(wèi)了自由的尊嚴 —— 嚴肅、大聲、抗爭與獨創(chuàng)。現(xiàn)實是荒謬的,精神卻要保持清醒。藝術思考就是對表象的質疑,對表象的本質、組織構造、終極目的及意義的探尋。 前衛(wèi)藝術沉淀出的最為純粹的,來源于母體的解放欲望,它使人有機會與途徑去活得真實,有勇氣去唾棄這世上骯臟的一切,去顛覆阻攔人類獲得自由的所有圈套,包括傳統(tǒng)、規(guī)則、習慣、紀律等一切禁錮人的事物。“自我”是唯一最高的實在,是萬事萬物的核心和主宰,自我創(chuàng)造一切,在自我之外,一切都不存在,因此,我只能關心我自己,人都是利己主義者。全部人類歷史,就是人為了肯定自己是“唯一自我”而進行斗爭的歷史。
藝術對世界的拷問和重塑,也就是在創(chuàng)造新的世界,即把可感物象的序列假定為指向智性本質的符號。在知識具有的意義的世界之內,世界是可知的;不過世界還可以以別的方式被詮釋,它背后存在的不是意義,而是無法勝數(shù)的意義 —— 前衛(wèi)藝術提供了不同的視角和方法去觀看和感知。藝術家的方法語言與觀念這一能夠產(chǎn)生藝術的權力,并非在以造物主造物的方式創(chuàng)造,也不是用力量強行將形式賦予他物,而是用想象——使不可見之物變得可見的權力,使虛空放射出光芒的權力,前衛(wèi)藝術家意味著“散發(fā)光芒的人”,“光明的神”。當代的境遇里,文化的功能日益蒼白無力,它被蒙蔽、被隱瞞、被毀壞、被利用,前衛(wèi)藝術是一種戰(zhàn)斗工具,它不是供你把玩,它讓你去戰(zhàn)斗。藝術家的出路只有一條而且必須讓自己冒險。藝術家渴望做一名圣徒、一個叛逆者、一個神秘主義者。占據(jù)上帝的位置,從而獲得最高的聲望。藝術的底線絕不是個性、良心與道德,藝術的底線甚至絕不是美學,說藝術的底線就是創(chuàng)造,不如更準確的說,藝術的底線就是對自由和權力的捍衛(wèi)和攻取。我們看藝術,做藝術是為了什么?是想讓失望轉化為新希望,而不是絕望;讓頹廢轉化為生氣,而不是自暴自棄;讓禁錮轉化為創(chuàng)造,而不是囚禁。讓憤怒作靈魂升騰的興奮劑。前衛(wèi)藝術一定是不妥協(xié)。
反叛與顛覆是前衛(wèi)藝術的標識符,在這個基礎上前衛(wèi)藝術引申出對一切既成事物(甚至包括他們自身)的破壞與否定,這種似顯極端,扭曲的思維實際上早已各種或被隱藏,或被忽視,或被誤解,或被淡化的文化形式在人類的歷史中出現(xiàn)過。普通人的精神世界由一些他毫不懷疑地接受下來且堅信不疑的信仰組成。對于任何會打亂這個熟悉的世界的既定秩序的東西,他都本能地敵視。一種與他所持的某些信仰不相容的新觀念,意味著需要重新調整他的思想;而之一過程是很費力的,需要耗費腦力,令人麻煩。產(chǎn)生敵視新觀念的保守精神的心理動機,由于社會中某些既得利益的強烈反對二增強了,諸如一個階級 一個等級、或一個商業(yè)集團,他們的利益是與維護既定秩序和既定秩序賴以建立的觀念結合在一起的。
前衛(wèi)藝術將你喚醒,你甚至開始想象自己可以干任何事,而不是在一家工廠里默默無聞地了此一生。前衛(wèi)藝術在追尋和吸引那些可以與之有思想交流而不致其死亡的同道,其所帶來的解放如火如荼地滋生在世界上每一個生活著渴望獲得人性自由的年輕人的角落。觀眾們或許還是無法確定他們的作品是不是藝術。高貴的生命并非是支配性的,壓迫性的,野心勃勃的,如同暴君似的生活,高貴生命的權力,不應當被混同于社會、政治或軍事權力,因為這些權力都不屬于生命本身,而屬于體制機構中某個個體所占據(jù)的角色。然而,偉大藝術家的高貴本性在與它與眾不同,在于他是無法言傳的,在于偉人與凡人層階之間遙不可及的距離,而不是因為它能達成什么效果 —— 即便偉人能令世界震顫。因此,一個人高貴與否,不是看他借由體制結構能夠有多大的權力控制他人、組織甚或歷史,而是看他是否擁有塑造一種人之類型的力量,是否擁有他自身尊嚴的力量,還有他的獨特性,他與眾不同之處,即他是否擁有讓自己的生命杰出的力量。絕對擁有自身,他是他自己的立法者,他是自給自足的,是超道德的,為每一件事創(chuàng)造出一種嶄新的應對方法,用這力量跨入每一個領域,就好像一切都是出乎意料的,都充滿了應許、夢想與驚喜。終究還有多少新奇的理想是可能存在的,永恒不是延伸狀的,不是去容忍一種既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的凝滯時刻,不是無窮無盡的線形綿延;永恒是對當下時刻的無窮化,它與密度相關 —— 深邃的、深邃的永恒。每位藝術家的提案都是獨一無二的,展現(xiàn)出他們對欣欣向榮的中國和世界當代藝術的貢獻是何其的新鮮、切實和重要, 通過每位藝術家代表性的作品,觀眾們可以由此發(fā)現(xiàn)藝術家們所標記的當代藝術發(fā)展的潛力與新動向,全面迎對不可預見的形式、體驗與意義。
中國藝術年度影響力評選大獎的13名獲獎者 | 機構:
1. 年度最佳藝術家獎 : 戴帆
戴帆 : “我的工作盡可能的去照亮那些卑微的事物、被社會排斥的事物、沉默的事物、骯臟的事物、匿名的事物——“Nothing” 、聲名狼藉的事物與被廢價值的場地,我捍衛(wèi)他們發(fā)聲的權利,我鼓勵我們站在那些極其微小,甚至沒有名字或無法描述的事件和人物的那一邊,重新調整我們對這些事件、對這些人物的感知方式。”
戴帆的作品讓觀眾感覺到另一個星球上的空氣。
戴帆把遙遠未來中必然發(fā)生的事件視為當下之事,并用這種態(tài)度去期盼它的來臨。戴帆將他的實踐不認為所建構的是一件“作品”,而是一段航程,一個工地,他認為自然界與社會必須經(jīng)歷藝術的魔法——借此開啟并產(chǎn)生概念、定義新的問題性模式。戴帆的每一次創(chuàng)作都是驚世駭俗 。2017年戴帆在歐洲創(chuàng)作的“用超聲波召集鯊魚”事件行動有著 :劫難、恐懼、科技暴動、薩滿。海面鯊魚的穿行如同末日的宣言與地獄般的畫面,擾亂觀者的思維,不在既定的藝術領域內探討,利用海洋、鯊魚、難民船、超聲波裝置出一個不具裝置化的戲劇原型,藝術的安定性被瓦解,道德被嘲弄,而人的軌跡與鯊魚的軌跡構成了一個游牧因應環(huán)境的巢穴,藝術的創(chuàng)造力與想象力在面對日常與道德準則時,將以新思維與新行動將事件懸置、突變、爆裂。
戴帆的“一億個機器人”爆裂,有氣魄,唯美,科技的詭異感十足,像洪水猛獸,令人感到驚奇和恐懼,有極強的殺傷力……讓你覺得因為觀看他的作品而產(chǎn)生變化,是他改變了你認識世界的觀念。他最廣為人知的身份是 “宇宙宣言”—— 涵蓋超未來主義,以探索人工智能、基因組學、人體技術、太空科技、神經(jīng)科技、宇宙空間、生物納米科技、機器人和生物科技一系列21世紀先端藝術語言新的藝術流派的領袖及“機器人”藝術的開創(chuàng)者。戴帆創(chuàng)造性的突破,將恐怖的宇宙觀念與人工智能機器人觀念引入當代藝術的結構中。他指出,我們不能再像后現(xiàn)代主義那樣,用那種極度碎片化和個體化的感受來理解存在,理解光明,相反,在龐大的穹宇中,我們需要用一種超越我們感受之外的能力來涉足一些從未涉足的光。戴帆的作品涉及到一種非人的宇宙論,一個完全沒有我們的世界,一個沒有光亮、沒有希望、甚至沒有信仰的非人的外部。在那個超自然神秘的外部最重要的是,未來出現(xiàn)的智能將繼續(xù)代表人類文明——人機文明。換句話說,未來的計算機便是人類——即便他們是非生物的。“誰是人類的繼承者?回答是:我們正在創(chuàng)造我們自己的繼承者,機器具有或將具有生命。在將來的某一天,人類與機器的關系就如同現(xiàn)今動物與人的關系。
2. 年度中國新晉藝術家 : 王掙扎
王掙扎 : “Pink 意味著女性化的、少女心的、同性戀的、愉悅的、享樂的、情欲的、刺痛的、刺眼的、不和諧的、神經(jīng)質的、左傾的,”“國家”介紹中這樣說道。所以除了粉紅色調主導的審美傾向之外,它更重要的特質是突出 “Pink” 一詞所代表的敏感神經(jīng)。“只要是一個敏感和浪漫的藝術家,他就一定會或多或少創(chuàng)作出很情緒化的、偏女性特質的作品 …… ”
藝術家王掙建立了一個粉紅崇拜的 “平克共和國”,自己擔任 “國王”。她希望最終能找到一塊 “國土”,建成一個到處都是 Pinky 藝術品的烏托邦。“平克共和國”是王掙將一批“Pink 崇拜者”聚集在一起的理想化組織,一個追求怪誕的藝術團體,也是個實驗性的藝術項目。但王掙并不滿足讓它只存在于頭腦或網(wǎng)絡空間中,她希望跨越虛擬的邊界,嘗試一下將灼熱的粉紅色液體潑灑到冷淡的灰色現(xiàn)實中造成的化學效果。“平克共和國”是一個 “粉紅色的烏托邦”,目前擁有不到100名 “國家公民”。將近60頁的 “國家手冊” 中,詳細記錄了從 “共和國起源”、“國家代碼”、到 “軍事國防” 等全面的 “國家信息”。雖然在可見的各種資料中能夠找到一些相互矛盾之處,但這個這個烏托邦 “國家” 并非一個純碎的幻想產(chǎn)物,創(chuàng)立者王掙正計劃著在地球上(?)為它尋找一片真實的粉紅色 “國土”。
3. 積極變革獎 : 蔡國強
蔡國強 : 我的藝術里面有一種草根的力量,這跟我個人的好奇、童心、表現(xiàn)藝術的態(tài)度,這些東西都成為普通民眾能夠共鳴的。放在不同的文化的世界,在多哈,在烏克蘭,在巴西,在美國,在歐洲,反正人們很容易跟我的作品發(fā)生對話和思考。”
1917年十月革命百年之際,《蔡國強:十月》于2017年9月13日在普希金國家藝術博物館開幕, 蔡國強無與倫比的爆破計劃和火藥繪畫,充滿鮮活能量,成為獨特醒目的標志,讓博物館變身一座巨大裝置。蔡國強善于思考生命、人類關系與社會,以及藝術家在社會中的責任。在一個個復雜的歷史時刻,他想辦法幫助日本福島核泄漏事故的受害者,也和埃及平民窟的孩子們一起手作風箏……此次展覽是對大規(guī)模歷史動亂時普通民眾命運的反思。它并非僅僅回顧歷史事件,而是講述那些渡過歷史災難的人們;這個展覽關乎的是我們的夢想與希望。我們將展覽構想為當代藝術與學術性博物館的古典建筑之間的對話、作品與它們的創(chuàng)作歷史之間的對話,更是歷史事件與今日希冀之間的對話。
4. 前衛(wèi)藝術貢獻獎 : 孫原 + 彭禹
孫原 + 彭禹 : “其實是因為我們這一批人做了這樣的作品,藝術才有了今天的面貌,而不是我們超前地預判了新的藝術趨勢。”
孫原 + 彭禹不追隨當時的藝術主流而特立獨行,屢屢以不同媒介與表現(xiàn)手法來挑戰(zhàn)主流藝術。他們的作品像一把鋒利的劍,戳開了一道血淋淋的傷口,直達觀者內心,作品同時也混雜著欲望的沖動,表現(xiàn)形式顛覆傳統(tǒng)。他們以具有爭議性的極端創(chuàng)作挑戰(zhàn)著藝術界的道德標準。他們的作品通常體現(xiàn)了對于生命與死亡,以及人類生存狀態(tài)的矛盾性的思考。持續(xù)地透露出了他們對作品材料的敏感以及對新藝術語言形式的思考,這也是今天我們所見的優(yōu)秀當代藝術作品的共性。
5 . 年度最佳年輕藝術家獎 : 葛宇路
葛宇路 :“葛宇路為道路命名的想法最早起源于一次短期美術史課程。“我開始思考名字和我個人的關系,以及私人符號出現(xiàn)在公共場合的某種趣味性。大家通常會選擇隱匿掉自己的名字,我決定反其道而行之。”
葛宇路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了朝陽區(qū)雙井街道蘋果社區(qū)附近的一條“無名路”,并把自己制作的“葛宇路”路牌懸掛在了道路的西口和東口。這個路牌一直被使用了4年,附近居民也接受了“葛宇路”的路名,甚至被錄入了導航軟件中。經(jīng)他披露之后,事件引發(fā)了社會熱議。葛宇路一夜躥紅,然而這個有趣故事的結尾卻并不算“圓滿”。7月13日,城管部門拆掉了“葛宇路”路牌,并在十天之后的7月23日,將“百子灣南一路”的路牌懸掛到位。北京再無“葛宇路”,這讓無數(shù)網(wǎng)友嘆息不已。引發(fā)網(wǎng)友們好奇和惋惜的,不僅僅是葛宇路的腦洞,也許更多的是對這一有些執(zhí)著、可愛甚至“中二”行為的默契領會。在平庸沉悶的生活中,葛宇路像突然迸發(fā)的火星,點燃了許多人的興奮情緒。葛宇路原本是想探索一種城市空間的可能性。這并非他第一次面對爭議。葛宇路”是一種實驗藝術,是“藝術重新介入生活的表現(xiàn)”;在湖北美院就讀期間,他就曾突發(fā)奇想,將自己的名字涂鴉在學校的墻壁、廁所、黑板和海報欄上。探索個人符號和公共空間關系的第一次嘗試,引發(fā)了極大爭議。葛宇路當然是有責任的,至少違反了關于地名的一系列法規(guī)。一言以蔽之,地名命名之事,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擅自為之。關于給路命名這個事兒,他是這樣說的:其實很簡單,下面說方法:1.你要找到一條目前沒有名字的道路2.制作路牌,貼于該路段相關位置。3.坐等網(wǎng)絡地圖收錄。4.加入“民政區(qū)劃地名公共服務系統(tǒng)”正式轉正。然后,他嚴格按照步驟依次實施。于是,2013年,在一處地圖上的空白路段,葛宇路貼上了自己的名字制成的路牌。百十字能說清楚的一件事,在最近一個月引起了廣泛的爭議。有趣的是,這件事情基本是全身槽點,葛宇路本人、交管部門、民政部門、網(wǎng)絡地圖、央美校方,幾乎每個涉事元素,都有挨罵的。然而回歸葛宇路藝術生的本源,以及這件作品的藝術屬性本身,不得不說,這可能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好的一件行為藝術作品。
6. 年度最佳策展人獎 : 侯瀚如
侯瀚如 : “我覺得今天的中國當代藝術太被工具化了、太被媒體化了,沒有一種很個人的自由的對問題根本的評價,這是及其缺乏的。”
侯瀚如被廣泛認為是將中國當代藝術引介到西方世界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作為在西方國家工作的中國人,侯瀚如關注文化的碰撞與融合,以及全球化和亞太地區(qū)城市化所帶來的活力與問題。他在中國及國際藝術領域的多次策展項目推動了整個亞太地區(qū)當代藝術的發(fā)展,同時,也使自己成為目前國際藝術界最活躍的策展人之一。
7. 年度當代藝術最佳評論獎 : 朱青生
朱青生 : “如果中國不把當代藝術精神作為公民美育常識,而在世界文化競爭中因為一時的失意、失落和暫時失敗,就縮回去因循守舊,抗拒現(xiàn)代化,詆毀改革開放的珍貴成績,中國的藝術又怎么可能有原創(chuàng)性。”
朱青生致力于推動現(xiàn)代藝術的發(fā)展,對現(xiàn)代藝術的國際困境的突破、現(xiàn)代藝術在中國現(xiàn)代化建設中的必不可少的作用和民族素質教育中的作用做了理論闡釋、展覽、活動的策劃和推進、藝術史的研究以及藝術創(chuàng)作的實驗,堅持將學術研究、組織活動、實踐創(chuàng)作三方面的活動放在世界藝術的前沿范疇來進行。并把中國當代藝術的研究推向了與西方當代藝術研究分庭抗禮的地位做出了學理上的解釋和批評上的準備。
8. 特別表彰獎 : 栗憲庭
栗憲庭 : “重要的不是藝術。從西方藝術史的角度看,當代藝術是新一輪對藝術概念的重新界定,對我們來說,它不是一個藝術品種,不是可以和中國水墨畫、油畫、版畫之類平列的概念,它是一種立場,是一種文化態(tài)度,是包含價值系統(tǒng)重建的姿態(tài)。即不管你是從事哪種門類的藝術創(chuàng)作,作為一個藝術家,你都要關注當代人的心靈和心理狀態(tài),關注藝術作為人最基本的生存感覺,這是我說的人文精神。”
栗憲庭從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的三十多年中,他從文化戰(zhàn)略的角度把握著中國當代藝術的新變化,開創(chuàng)性地策劃了諸多重量級的代表著重要藝術潮流和走向的中國當代藝術展覽,對中國現(xiàn)代藝術運動的發(fā)生和發(fā)展產(chǎn)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今天的老栗在國際藝術界的眼中,更像是一個中國當下的文化象征,更多地代表了對藝術自由的不懈追求和不輕易妥協(xié)的文化態(tài)度。正因為有了栗憲庭這樣一副錚錚鐵骨,才使得中國的當代藝術由邊緣走向主流,由受排擠到登堂入室,并且受到國際藝術界前所未有的尊重。
9. 年度藝術商業(yè)領袖 : 曾梵志
曾梵志 :“誠然,所有藝術家都希望自己的作品不朽、永恒,我希望在自己去世后,作品還會被人們欣賞。我希望人們觀看我的作品時能發(fā)現(xiàn)一些新的東西,能發(fā)現(xiàn)一些他們希望能在畫中看到的東西,他們正在尋找的東西。然而,說到“遺產(chǎn)”一詞,我想說更重要的是留給這個世界一份精神遺產(chǎn),而非物質遺產(chǎn)。”
曾梵志被認為是當代中國較具代表性和國際影響的藝術家之一。從90年代起,他的創(chuàng)作以其獨特的語言風格和敏銳的社會批判,受到藝術評論界和社會的持續(xù)關注。從他早期的"協(xié)和醫(yī)院"系列,到"面具"系列,采用表現(xiàn)主義手法描繪當下人們的精神狀態(tài),盡管帶有卡通的色彩和調侃的味道,仍給人以沉重感和壓抑感。其中"面具"系列晚期作品《最后的晚餐》,于2013年10月5日在蘇富比夜間拍賣會上以1.6億港幣成交,成為中國當代藝術拍賣的最高價。 讓藝術家成為輿論焦點。早期的作品中“協(xié)和醫(yī)院”“肉”系列中,能看到那時的曾梵志具有直接的社會批判性,他幾乎是直面生命的殘酷。曾梵志還借用了文藝復興早期基督教三聯(lián)畫繪畫的圖示特征,令這組作品具有在人性之外神啟的宿命感。 曾梵志的面具系列雖是他辨識度最高的作品,但這個系列不代表曾梵志藝術最本質特征,面具系列仍然是上世紀90年代的時代產(chǎn)物。
10. 年度最佳展覽 : “你好——李勇政個展” | 成都當代美術館
雖然很多時候李勇政的作品會令人直接聯(lián)想到各種社會事件,但我仍喜歡稱他為觀念藝術家,只不過在他的素材中涉及了社會事件。他的作品涵蓋面遠超意識形態(tài)層面的討論,不同的藝術家習慣于使用不同的素材,同時也表達著不同的觀點,尤其是在多元藝術史的背景下。
——藍慶偉(成都當代美術館館長)
2017年2月25日15:30,“你好——李勇政個展”在成都當代美術館拉開帷幕。本次展覽由成都當代美術館主辦,成都當代美術館執(zhí)行館長藍慶偉擔任策展人,為觀眾呈現(xiàn)藝術家李勇政近期創(chuàng)作的裝置藝術作品,展覽時間從2017年2月25日持續(xù)到3月19日結束。次展覽是藝術家李勇政在成都的首個個展,共展出六件裝置作品,分別為《送給你》(2013)、《秘密交換》(2014)、《死亡 我多年的夢想》(2015)、《保衛(wèi)祖國》(2015)、《嗨》(2015-2017)和《禮物》(2017),涵蓋了藝術家近兩年創(chuàng)作的主要面貌。展覽現(xiàn)場,觀眾可以看到《送給你》、《嗨》和《禮物》為互動裝置,現(xiàn)場有不少觀眾排隊體驗,除了在作品《送給你》中,觀眾可以拿走已經(jīng)擺放好印刷的報紙;興趣愛好者甚至可以在《秘密交換》中寫下自己的秘密;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禮物》作品中,藝術家嘗試使用最新的VR技術到作品中,觀眾可在現(xiàn)場頭戴VR眼鏡來體驗作品及藝術家所強調的時空、歷史等概念。此次展出的所有作品都有一個特點:作品都是和人打交道,強調的是和其他人的關系,也概括了李勇政的創(chuàng)作方式。他希望得到參觀者的回應,完成一次交流。『如何定義正在發(fā)生的事情』是李勇政創(chuàng)作思考的出發(fā)點,他用自己的方式來探討回應的方法,而回應的本體則是這個世界。
李勇政作品的有趣之處恰恰在于既定的結構和術語所不能言說的部分,例如我們在面對他創(chuàng)作的狹長甬道中的鹽山時的幽微之情,我們能夠明白藝術家的入路,讀懂他的工作方式,但卻仍被他的作品和現(xiàn)成物所震驚。展覽展示了李勇政的六件裝置作品,它們分別是《送給你》(2013)、《秘密交換》(2014)、《死亡 我多年的夢想》(2015)、《保衛(wèi)祖國》(2015)、《嗨》(2015-2017)、《禮物》(2017),其中《嗨》和《禮物》是首次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這些作品可以作為一個人在生活中不同維度的呈現(xiàn)。
李勇政的作品沒有固定的形態(tài),并強調觀眾的參與性。同時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媒體及新技術等手段來創(chuàng)作,強調參與者的思考。李勇政的藝術作品會時常令人直接聯(lián)想到各種社會事件,但我們仍喜歡稱他為觀念藝術家,只不過在他的素材中涉及了社會事件。他的作品涵蓋面遠超意識形態(tài)層面的討論,不同的藝術家習慣于使用不同的素材,同時也表達著不同的觀點,尤其是在多元藝術史的背景下。是把社會正在發(fā)生的事情作為主體,還是把它們作為藝術創(chuàng)作的手段,是我們區(qū)分李勇政藝術創(chuàng)作價值的依據(jù)。“如何定義正在發(fā)生的事情?”這是李勇政給自己的創(chuàng)作提出的問題,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李勇政使用了一種“正在發(fā)展的眼光”——這不像是藝術家對自己的觀看,更像是一種觀眾視角的觀看,這也是李勇政在創(chuàng)作中經(jīng)常使用的手法:一件作品不會只有一種最終產(chǎn)品,已經(jīng)實現(xiàn)的作品很可能只不過是新作品的因素。在創(chuàng)作中,李勇政把一切在自己身上發(fā)生過的藝術品都轉化為新的材料,同時他也毫不忌諱地反復使用相同的素材——如水和鹽——來創(chuàng)作不同的作品。如果將李勇政的作品進行分類,會涉及一些宏觀的詞匯:生命的回應、歷史的溫度、以社會介入社會、網(wǎng)絡與“游戲”。但在作品的構成上又是相對具體的,所涉及的材料均可進行簡單列舉:水、鹽、金屬、舊畫作、網(wǎng)絡,而其所涉及的手法也并不高深:替換、轉換、交換。“作品只是現(xiàn)實的標本”——這是李勇政對作品的一種定義。
11. 藝術顛覆者大獎 : 華韡華
華韡華 :“我平常的工作流程和程序花四個小時算彩票。星期二,星期四,星期天下午花四個小時算彩票,八點鐘之前買完彩票。我是拿電腦算的,我的電腦都有一個屏幕錄像。在美術館展覽,看感覺,有可能花兩百塊錢買一百張彩票,有可能花兩千塊錢買一千張彩票。就在當天晚上,包括具體的數(shù)據(jù)。可以用投影的方式展示過程,以及最終將我買彩票的結果呈現(xiàn)出來。因為這個事兒不算是個作品,像是一個我的生活。但是這還是一個有理想的生活。”
華韡華的作品“神話” : 華韡華用了三年時間買彩票在2017年12月中了500萬,用一個真人的臉來印證這個彩票的真實性,因為從有彩票開始到今天中大獎的人,沒一個敢露臉的。
華韡華“神話”創(chuàng)作過程介紹 : 幾年前,華韡華發(fā)現(xiàn)在中國有一個群體在共同的做一件事兒,這個群體的數(shù)量龐大到什么程度呢?有4.61億彩民,買彩票的。這其中有2.17億是固定彩民,幾乎每天必買。另外還有700萬網(wǎng)絡彩民。網(wǎng)絡彩民的消費力量非常巨大,而且這700萬的網(wǎng)絡彩民對科技網(wǎng)絡技術的運用非常嫻熟,華韡華仔細研究了一下中國的彩票,發(fā)現(xiàn)中國銷售量最大的彩票就是福利彩票。中國有幾十家網(wǎng)絡彩票的門戶網(wǎng)站,而且中國發(fā)行量最大的報紙是中國彩票報,單期比人民日報還發(fā)得多。關鍵是它固定的人數(shù)在那,4.61億,固定的實體店的彩民啊,這不算那700萬的網(wǎng)絡彩民。后來我往下研究就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中國從1987年開始到2014年中國銷售福利彩票一共發(fā)行了多少呢?一共賣了一萬一千七百零一億(來源于網(wǎng)絡數(shù)據(jù)),雙色球一等獎中了9.5個億左右。這個獎金下去,結果沒有一個人公開登臺露臉領獎的。中國福利彩票,因為這個原因在中國所有的底層民眾里頭的質疑聲音是非常大的。覺得是,因為中國福利彩票極其需要一個人來公開露臉來證實這個事情是真實的。用一個真人的臉來印證這個彩票的真實性。華韡華通過各種其他的方法來中這個彩票,華韡華中了的話,華韡華不需要廣告費,華韡華不帶面具去領獎,就會上各大門戶網(wǎng)站的頭版頭條,極有可能上中央電視臺。這個事情華韡華就是要先認證它的可行性。華韡華在網(wǎng)上找了九家大型的彩票門戶網(wǎng)站,它的每個門戶網(wǎng)站里的彩票頻道都有相對應的十個專家,每天進行一個號碼推薦。任何一個專家,只要它的門戶網(wǎng)站存在它就一定有觀眾。一定會有觀眾相信他,一定有觀眾照著他的號去買的。華韡華統(tǒng)計了九家門戶網(wǎng)站上所謂的專家推薦數(shù)字,把它進行統(tǒng)計,然后他們推薦了我就不買。因為從有彩票開始到今天中大獎的人,沒一個敢露臉的,華韡華一等獎,華韡華做了那個第一個吃螃蟹露臉的人,華韡華做這個事情是要把華韡華的名聲,在中國,通過最基層的民眾把華韡華的名聲擴展到起碼3-5個億。中國傳統(tǒng)的概念是財不外露。第二個呢,你是瞬間發(fā)的財,是暴富,中國人都鄙視暴發(fā)戶但都想成為暴發(fā)戶。五百萬在底層買彩票的人心里頭這是大錢,有了這個錢它很可能改變整個家族的短時間的生活質量。可能中國所謂的福利彩票根本就是一個虛假的, 中國福利彩票雙色球的概念是三三加十六,把這些號,所有的號買完的話呢是一千七百七十二萬零一千八十八注,等于說是三千五百萬多一點點。把這些號全部買完就可以中一個五百萬的獎,然后中15注二等獎,中162注三等獎。是這樣推下來的。那么這個概念,只要把這個號全部賣完了,它是一定會有的。而且中國福利彩票現(xiàn)在每期的銷售額都在3.5個億左右,等于說把所有的號全部賣了十遍。理論上它每期應該出十個左右的一等獎。但事實上遠遠低于這個數(shù)字。這么多年統(tǒng)計下來平均四五個,就是說還是有可能。
華韡華 :“我買彩票方法論上的一個問題。很多人是專家推薦的號,他就買這個號,而我買的都是專家認為要殺的號。我統(tǒng)計哪個號被殺得最多,把這些號統(tǒng)計起來,然后再在電腦上算。這樣的話,有可能接近中國彩票中心大的數(shù)據(jù)。這個數(shù)據(jù)它可能是1平米的面積,但我可能算下來會是0.1平方厘米,是會給它靠得很近的。但是這還是有機會的。而且中國普通的彩民對彩票有個誤區(qū),誤區(qū)在哪,它認為你這個是假的。如果中國彩票它每期的銷售數(shù)據(jù),每期的中獎額是能分析得出來的話,三千五百萬的彩票平均放下去的獎金是多少呢?一千萬將近,就是說還有兩千五百萬是運行費以及國家抽走的資金,只有一千萬是拿來中獎的。這個獎是非常嚴格清楚的。只是普通人不知道,認為這個彩票沒中,是假的,不是。中國福利彩票八點關機九點半開獎,這一個半的小時,國家彩票數(shù)據(jù)中心說是在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普通的彩民認為它是在搞鬼。但這并不影響彩票的真實性,只是普通民眾的期望值太高。”
12. 年度最佳美術館 : 紅磚美術館
紅磚美術館地處北京市朝陽區(qū)東北部一號地國際藝術區(qū),園區(qū)占地面積約二萬平方米,展館面積近一萬平方米,由收藏家閆士杰和曹梅夫婦創(chuàng)立,于2014年5月23日正式開館。紅磚美術館的目標是讓前衛(wèi)藝術來引領美術館的發(fā)展,打造出的一座配備有當代山水庭院的園林式美術館,觀眾在這里不僅能夠觀看到室內的作品展出,亦可游弋于戶外各種景觀之中。這座由紅磚建造的隱密在新中式園林中的私人美術館在大眾心中沒有難以接近的高冷,卻有著更多想要接近的理由。從2014年5月的開館展“太平廣記”開始,到2015年的“蛇杖II -黃永砅國際巡回展”、“黎薇個展-沒有人在乎”、“顏磊利悟利”,一直到剛剛開幕的“特納獎”及“杜尚獎”得主個展,紅磚美術館的展覽名單上的藝術家都是國內和國際非常前衛(wèi)的觀念藝術家。前衛(wèi)性是紅磚“美術館”的定位,定位在前衛(wèi)藝術,才能有超前的引領,才會對整個中國的文化系統(tǒng)有所推動,或者對當代藝術這種教育體系有所建立,美術館才有意義。紅磚美術館館長閆士杰 : “讓公眾在不自覺中接受當代藝術是最好的方式。”紅磚美術館的定位是一個國際平臺,和西方對話的時候,怎樣才能平等?紅磚美術館就用代表東方文化精髓的園林文化打造了一個現(xiàn)代園林,西方藝術家從中也會有可以閱讀的東西, “紅磚”可以沖破傳統(tǒng)美術館的白盒子,讓藝術彌散在園林空間中,讓大眾在園林玩耍過程中,就可以和當代藝術親近對話,逐步的提高他們對藝術的認知。
13. 年度最佳畫廊: 常青畫廊
常青畫廊是一個國外的畫廊,但做的事情卻很像中國的“愚公移山”——看起來很傻,但堅持下去的時候,卻會給人一個精神的力量,就像累積信仰的過程。常青畫廊于1990年由 Mario Cristiani, Lorenzo Fiaschi 和 Maurizio Rigillo 創(chuàng)辦。正如畫廊的名字所示,創(chuàng)辦人希望能夠在蘊涵著古老悠久藝術的意大利推動當代藝術的不斷發(fā)展。常青畫廊努力尋求成為連接過去與現(xiàn)在的橋梁,并通過將國際藝術家介紹到意大利,以及幫助和推介在國外的意大利年輕藝術家來探求當前意大利所進行的藝術研究和國際文化語境的聯(lián)系。常青畫廊在意大利占地1100 平方米,為公眾與藝術家進行藝術方面的交流與對話提供了空間。 為了適應畫廊不斷發(fā)展的需求,滿足更多公眾的愿望,2004年常青畫廊在中國北京開辟了一個新的展覽空間,目的是在一個很少能領略到當代藝術的國度里推廣國際當代藝術,并以此來倡導新形式的文化交流。北京常青畫廊具有特別重要的文化橋梁的作用,它為中國的藝術愛好者提供了參觀國際級藝術大師作品的機會,這些作品由藝術家們?yōu)樵摦嬂葘iT創(chuàng)作并投射出他們的藝術經(jīng)歷。這是一個雙重的挑戰(zhàn):一方面外國藝術家要在中國這樣一個特別的地方展示自己的作品;而另一方面參觀者則要冒險進入一種非常不同的文化領地。畫廊對中國的興趣主要源于它與陳箴和徐敏非常真摯的友誼,隨后與其他藝術家的接觸使這種興趣變得愈發(fā)濃厚,并促成了進一步的討論和接觸。
常青畫廊成為了推介世界各地藝術家的一個令人興奮的場所,而對于西方畫廊的這種珍貴的藝術探險更是具有不同尋常的意義。和圣吉米那諾常青畫廊一樣,北京常青畫廊的潛在目標旨在發(fā)現(xiàn)新的藝術家并為他們提供展示的空間,從而使不同的創(chuàng)造領域和各種不同的文化相互融合。